十載馳而不息,十載春華秋實。撫順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10年來,市委、市政府通過重部署,強舉措,抓落實,撫順城鄉發展工作成果亮點頻現,一幅城鄉發展成果的優美畫卷在撫順大地徐徐展開。
9月14日,市委宣傳部召開“撫順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撫順在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改善城市環境;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交通運輸服務能力水平;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村改革創新,改善農村民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的重大部署、重要舉措和積極成果,進行新聞發布并答記者問。
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
10年來,我市搶抓國家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全市房地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城市風貌特色不斷彰顯,公共事業建設不斷完善,城市運行安全得到保障,城鄉環境治理卓有成效,住建領域營商環境明顯優化,全市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市充分提升開發項目品質、有效豐富產品供給,合理規劃布局,建成一批環境優美、物業規范、設施完備的小區。全面推行網簽備案制度,積極推進城鎮住房保障工作。著力補齊城市(縣城)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城市內澇,穩步推進城市道路、供水供氣、園林綠化等各項民生保障工作。全面建成城東三期富城街以西“四路一街四橋”,完成新撫區“一路兩街”等道路改造,貴城橋實現通車。推進實施城區89個占路集貿市場整治,新撫區輕工廳,順城區琿春街、興仁街集貿市場整治力度空前。扎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10年來,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達927.06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719.9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810.02億元。市、縣(區)兩級政府共拆遷改造各類棚戶區198萬平方米,建設和購買安置房屋269.1萬平方米,動遷和安置居民3.49萬戶、11萬人。全市建成區(不含原開發區)綠地面積4779.45公頃,綠地率39%,公園綠地面積1315.06公頃。
交通運輸高水平推進
交通運輸是城市發展的“先行官”,是城市發展的大動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至關重要。10年來,我市著力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積極推動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76億元,遼寧中部環線實現全線貫通,沈白高鐵全線開工建設,國道202線撫順城區段改移(東環、南環)工程占用基本農田實現關鍵性突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逐步完善,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
經努力爭取,我市實現沈白高鐵線路原計劃途經本溪桓仁調整至引入中心城區撫順北站的最優方案,在此基礎上實現撫順北站北站房以及始發功能從無到有的轉變??茖W謀劃高鐵配套項目,具體交通干道建設方案均通過論證。積極構建“一小時交通圈”賦能沈撫融合發展。全國首條連接兩個城市的有軌電車項目“沈撫示范區有軌電車建設及西延工程”竣工。
我市還通過加快運輸場站和物流業發展,加強農村交通設施建設,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交通運輸品質;深化“放管服”改革,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不斷優化服務水平。
推進改革助農增收
市委、市政府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創新,持續改善農村民生。10年來,我市農產品生產能力、產業融合發展速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以及農業農村改革推進力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市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調整結構、優化品種、主攻單產,糧食產量連續實現“四連增”。中藥材產業規模和產品質量位居全省前列,“撫順縣單片黑木耳”等14個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清原天農種業建設項目等億元以上項目已建設投產。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0家。爭取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2個,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個。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強農機裝備建設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深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強化廢棄農膜回收,常態化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全面實現“應頒盡頒”目標任務,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95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75家,27個專業合作社獲得國家級示范社稱號。著力發揮保增收主渠道作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底的10047元增長到2021年的18477元,凈增漲8430元,2021年增速達到9.9%,增速創近十年來新高。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鄉村振興富民是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實施“十大幫扶”舉措,有序推進脫貧攻堅政策舉措和工作體系逐步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全市上下同心勠力、盡銳出戰,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標。清原、新賓2個省級扶貧縣全部摘帽,112個省級貧困村全部銷號,現行標準下3.9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脫貧攻堅具體實踐中,我市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積極助力貧困地區由政策“輸血”向產業“造血”、振興“活血”轉變。堅持開發扶貧與保障扶貧兩輪驅動,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將解決群眾如期脫貧與可持續致富有機結合,不斷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創新。舉全市之力,采取超常規舉措,推動貧困地區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脫貧攻堅期間,我市實施產業項目192個,建立產業扶貧基地259個、農業合作社1024個,實現了農村貧困人口產業發展項目全覆蓋;培訓貧困勞動力8100人(次),1.7萬人次實現就業。
十載斗轉星移,十載砥礪奮進。深化城鄉發展任重道遠,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圍繞城鄉發展發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城鄉發展理念,奮楫揚帆、擊鼓前行,奮力繪就撫順城鄉發展的優美畫卷。(記者 魏寧/文 劉茜/攝影)